一个城市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肯定要数菜场。新鲜蔬果,水产肉类,各式调料杂货……整整齐齐摆在那儿,平凡朴实,却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
近年来,各种菜场改造工程鳞次栉比,在设计师们的妙手下,一个个昏暗老旧的菜场,不知觉中已转变为网红“打卡”胜地,让看客眼目一新的同时也实实在在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浪潮过后,这些网红菜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一起去看看吧!
“三角地菜场”——上海最早的菜场超市。189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工部局在“三角地”搭建了一个颇有规模的砖木结构室内菜场。
在相当长的一时期里,三角地菜场始终是上海占地面积最大,经营品种最全,服务设施到位的室内菜市场。“三角地”也因此成为上海著名地名和菜市场的代名词。
现在,三角地吉祥菜场被赋予了更多生活场景与经营内涵,是集合生鲜菜场、便民简餐、社区邻里中心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菜场。
其中的社区邻里中心包含社区公益、健康管理、烹饪厨房、家政维修、社区课堂、党建引领等社区配套服务。
市场改造后的风格以老上海风情加小吃街为主。入口的装修,能一秒钟把你带入浓郁的“老上海”石库门怀旧风情之中。这也与吉祥菜场所处的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老式里弄建筑环境保持了一致。
九华邻里中心原为1987年建造的上海长宁区首个小商品市场 安西路服装市场。2016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拆违。
改造后的九华邻里中心采用两层高复合式结构。
一层为贴近百姓生活为主的便民活动中心,为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等民生服务提供场所与服务。二层为近1700平米的“升级2.0版”美天安顺菜市场。
菜场入口处的材质采用温暖的木头与质朴的水泥地砖搭配,创造出一个温馨、亲民的购物氛围。二层的“美天智享生活”实现了传统实体菜市场和互联网的结合,消费者除了可以进行基本的副食品采购外,还可以接触到基于副食品而衍生出的各类生活服务项目。
黎安集位于上海闵行区秀文路与黎安路之间,建于1994年,由于硬件陈旧不堪,经营业态杂乱,曾经脏乱差现象处处可见。2018年,老菜场进行了彻底改造。
现在,黎安集是集农贸、餐饮、便民、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集贸市场,还被网友们称之为上海最不像菜市场的“最美菜市场”。
宽敞明亮的主干道两侧划分出了蔬果区、家禽肉类区、海鲜水产区、粮油干货区,方便居民快速寻找。
“黎安集”也设计了不少智慧化管理,例如每家商户都配备了云智能终端电子秤,生鲜品类可以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查看安全追溯信息。
菜市场改造的浪潮来袭,首当其冲的一批爆改菜市场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改造过后,网红遍地的同时也确实给市民带来便利舒心的购物环境。
然而,不少网友也对“网红菜市场”提出了不少质疑——“菜市场收益持续下滑”、“这里就是街市,随便什么都可以拿来卖,又随便什么都卖不好”、“菜场摊位反而少了,营业时间也太短”……
虽然打造网红菜场的初心是好的,但说到底,菜市场存在的意义还是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当褪去层层华丽的外包装,消费者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菜市场的“实用性”。设计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和主观体验,就菜场改造而言,或许需要听听真正作为“客户”的消费者的需求。
三角地吉祥菜场是众多“网红菜市场”中好评最多的,可以成为日后菜市场改造中的典范。
其“硬件”条件本身过硬:周边拥有完善的商业配套、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善的医疗体系和成熟的社区住宅。位于这样人流集聚的繁华地段,菜市场理所当然成为了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软件”方面,菜市场管理人员对市场的环境,摊位都相当重视,多年来,三角地菜场一直保持着供应充足、价格实惠、买卖方便的特色,兼具了一城的烟火气、生命力与人情味。
毕竟,菜场的消费主力军还是大爷大妈,对他们而言“实惠才是硬道理”,而菜场作为国民刚需,不需要过度刺激,电商风口也好,网红经济也罢,最终还是要回归本源,务实求真。